时间:2024-11-28 浏览量:
高大明亮,厅园结合,装饰精美的西关大屋,是清代时期豪门富商在广州西关地区营建的大型住宅。作为具有代表性的广府民居,西关大屋曾引领了一个时代“自建房”的潮流风格,但鲜为人知的是,第一间西关大屋,其实是一个顺德人所建。
故事还要追溯到一百多年前。当时,顺德县隶属广州府,出生于1826年的邓华熙,是顺德县龙山乡人。25岁那年,邓华熙中举,历任云南按察使、湖北布政使、江苏布政使、安徽巡抚、山西巡抚、贵州巡抚、署漕运总督等职,最后被赐太子少保衔,官居二品。
1902年,邓华熙因病辞官回籍后,在广州的多宝大街(现多宝路18号附近)兴建住宅。广州如今的“多宝路”,就是因其题字而得名。而邓华熙给多宝路带来的第一宝,就是历史上第一间西关大屋。76岁的邓华熙曾在国内多地居住,见多识广,自然也“审美在线”。他在多宝路上修建起七开间三进深,占地近千平方米,开创了西关大屋的独特布局,这座建筑后来成为历史上驰名的气派豪宅,也被称为“邓宫保第”。
这间引领了当时审美潮流的大屋有什么特别?西关大屋所具备的条件包括:“三边过”布局;脚门、趟栊门以及大门所组成的“三件头”;硬山顶;槛窗;青砖石脚;麻石街;天井;青云巷;木楼梯。而典型布局是“三开间”,正间以厅堂为主,两旁偏间为书房和客房,通常称“书偏”,书偏两旁还有一条俗称“青云巷”的小巷。
设计带来建筑之美。第一间西关大屋建成后,附近商贾富豪纷纷仿效。从此以后,西关大屋在多宝路林立。慢慢地,西关大屋享誉广州,不少南粤民居都吸纳了西关大屋的元素。值得一提的是,2000年落成的西关民俗博物馆,正是参照邓华熙的这座历史上著名的西关大屋而建的。
其实,多宝路上好看“自建房”的主人还不止一位顺德人。出生于广州府顺德县乌洲乡的中国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千里驹,也在多宝路77号拥有一栋精致的小洋楼。黄色的墙壁,红色的木门,简洁水平分格线装饰,侧立面青砖砌筑,整栋房屋窗套、线脚装饰精美细致。千里驹为心爱的小屋起了个名字,“吾庐”。同一条街附近,还有顺德县均安上村人、清代著名的蒙古史专家和碑学名家李文田的“探花第”。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首先住进西关大屋的顺德人,曾一度以各种风格的建筑,引领了广府民居的审美潮流。随着时代的变迁,先富起来的顺德人,也在本地建起一栋栋的自建房。但偏向实用性为主的顺德人,在自建房设计建设过程中也出现良莠不一的情况,有“欧陆式”建筑外观,又夹杂了中式琉璃瓦顶,中西混搭后效果不尽如人意。
不过,近年来年轻一代顺德人在自建房过程中,在建筑外观设计上也出现了更高要求,比如更追求现代、简洁、环保的理念,逐渐涌现出一批“网红”自建房,位于容桂小黄圃的白房子就是其中的优秀案例。但相较于顺德每年约1万户的新建自建房数量,顺德仍需要在自建房审美上有成批量可复制的解决方案,帮助顺德人在自建房设计美感上,得到更大范围的提升。广州日报记者留意到,顺德近日专门在建设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典型区实施十大牵引性工程中,提出要实施自建房提升工程,扮靓家园之美被纳入重点推进工作。
其中重点提出,将落实《顺德区自建房外立面审查工作指引》,具体举措包括有建房需求的业主需参加免费的美学培训,并带建设方案或自建房参考图集方案进行规划报批,由审查部门按照相关规定审议符合层数、高度、美观要求后,业主才能拿到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这是顺德人在自建房重回审美在线的一次重要尝试。自建房提升工程的初衷是好的,满足了当下自建房主对美好生活方式的革新追求,也是顺德城市品质提升的必由之路。但具体如何实施,应该有更详细的指引,也应该更大力度加强宣传,让自建房主了解清楚好的设计不仅可以为生活带来舒适和便利,还能让房产升值,从而让自建房主提升审美有更强的内驱力。政府主管部门应努力在社会自建房多方不同角度的诉求中,为大家寻得最大利益公约数,提供更高效的报建服务,这一新政才能顺利推行并见到成效。
我们相信,曾建起第一家西关大屋的顺德人,在自建房提升工程的帮助下,可以再次引领广府民居的设计潮流,做出“美美与共”的岭南民居的新范式。届时,万间自建房才能成为万朵鲜花,将顺德这个城市角落点缀的更美。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陈昕宇
图/容桂发布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霍泽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