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15 浏览量:
文/ 贵
带着矿山美好明天的殷切期望,伴着亲人儿女思念牵挂,我们成了晋能控股朔州麻家梁煤矿的一员,这里成了我们创业生活的第二故乡。然而这座特大型现代化矿井为什么叫麻家梁矿?麻家梁又有着怎样的历史渊缘?这是每个麻家梁矿员工,尤其是大同籍员工最想了解的,让我们一同走进麻家梁去做个探究。
2008年,同煤集团在朔南矿区建矿时,坐落在红旗牧场上的这座大型现代化矿井因附近的麻家梁村地名而得名。
麻家梁村隶属朔城区沙楞河乡,地处风口。建矿初,这里是连绵不断的沙地,风沙夹杂着鹅卵石铺天盖地刮,环境恶劣。该村虽然地处南乡,但离山太远,不像官地、青钟、大涂皋村能取洪水之利,也不像南乡其他村庄,具有河流、泉水之便。它的地下水位相当深,村南有一村庄名为“深井”,可见平常吃水比别处困难之多。
北部的风沙席卷到这里,顺着南山的沟谷穿去,沙石留在这里,堆积起来,形成了一道土梁,历史上因麻家人居住在此,便取名麻家梁。
旧社会这个村经常“变路”,一夜大风,第二天起来,昨天的土堆挪窝了,昨天走过的路找不到了。外边的人来到这个村,如果是傍晚,照着灯光走,绕来绕去,怎么也进不了院子。素有"三蓬村"之称(即长的全是沙蓬、年蓬、霸王蓬),意为蒿草遍地,沙蓬卷蛋;风大沙多,不长庄稼。有人概括这个村为:家家户户割蒿子,人人穿的没腰子。吃更是早起端平,晌午不敢仄楞,黑夜照见人影。意思是一天到晚基本上是喝稀的。也吃稠的,是大姑娘双辫辫,一揭笼厨便是糠片片。从当地流传的俗语可见此地人生活之艰苦。
据朔州文化圈文章载,这里的麻姓就是明代抗倭名将麻贵的后人。麻贵曾经多次抗击后金。到了清代,他的家族屡遭迫害,不得不四处逃生。在朔州的麻家后人,一支迁往朔城区的麻家梁村,一支迁往山阴县的大羊村。也有村民说这个村的麻姓还有来自右玉县蔡家屯。
不知何年何月,有麻家弟兄俩,一名麻喜德,一名麻世德,从右玉蔡家屯出发。一路上翻山越岭,跌跌撞撞,记不清走了多少天,进了朔县地面,在城里吃过饭后,不敢停留,继续往南走。当他们站到这个风大沙多的梁上,回过头来,故乡已经很远了。他们坐在交叉路口旁边,看到一辆辆大车从这里经过。由南到北,是从太原到包头的车辆,从东北到西南,是由归化城、大同到达陕西的车辆。他们问了好多车倌,知道再往南走就是重重的山峦,就是关南,风俗民情都与晋北大不相同。弟兄俩决定不走了,此处虽然黄沙遍地,不宜耕种,但车来人往,需要吃住。弟兄俩便在路边搭起了简易的房子,卖点干货和烟火,后积攒一些钱财后,盖起了车马大店。弟兄俩,麻世德无后,麻喜德生有三子,分别是麻云、麻玉、麻积。又分别开了“云成店”、“玉成店”和“积成店。现在生活在麻家梁村的麻姓是麻玉的后代。传下来依次是:麻廉芳、麻通、麻守贵、麻沂、麻德升,加上麻德升的儿孙,至今共传九代,依麻家人推算,麻家在此生活至多不超250年。
同蒲铁路建成后,麻家梁作为交通要道的地位失去了。麻姓家族迁走。四方。据村民统计,他们这支共有180多户,800多口人。从麻家梁迁出的同宗中,人口较多的一支居住在神池小寨。
麻家在红火的时候曾经开过八家车马大店。传说,老辈的麻家人都会武功,“云成店”以赌博为主,常常光顾的是三教九流,鱼龙混杂,经营者不得不使用武力坐镇一方。麻四会教出了麻崇、麻丑三,武功皆都很高。有一天半夜,土匪进了麻家店,向掌柜的要钱。掌柜的说,咱们得比试比试,我得看看你们的本事。他在喂牲口的槽上插了三柱香,点着了,叫人取出弓箭。然后问土匪头头说,就这三柱香,你让我射哪柱我就射哪柱。头头说,就射中间那柱。掌柜的说,看好了,“嗖”地一箭射过去,中间那柱香就不见了。土匪一看,赶忙跪下说,好汉,是我等不长眼睛,多有得罪,再也不敢在您的地儿撒野了。麻家祖先不仅有武艺,而且有才智。
麻家开店多年,经济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好转。在今天姓麻村民的后院里还存在着砖瓦结构的西下房,这些房是什么时候盖的,谁也不清楚。
麻家梁虽然土田贫瘠,但经营车马大店,成为当时南乡的富户。麻永丰娶了贾庄苏体仁的妹妹。苏体仁后来当了山西省的伪省长,但其时苏家还很贫困。闺女出嫁时只陪了一副被套,这个被套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被套,跟人们过去搭在肩膀上的“钱叉子”一样,前后有口袋。
苏体仁当了省长后,麻家梁村去太原做事的有十数人。麻作田在阎锡山部队当连长,麻乐担任巡官,麻淮给苏体仁喂马。
旧时代的麻家梁村曾是一片昏天黑地的世界,大风一来,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人们一起祷告。春起种山药,大黄风一来,人们便拉住牲口,坐在那里闭上眼睛。风过之后,腿被黄土埋了。山药种下后,一场接一场的大风过后,人们经常扛着锹,到地里把刮出的山药种子重新埋到土里。
那时候狼多,狼吃小孩的事经常发生。一次,一匹狼转了九个村,咬倒九个人。麻家梁就有两个孩子被狼吃掉了。
历史上,人们过怎样的生活?没有人能够想象得出来。历史往往记载着大事,却鲜有民生的真实记录。故事归故事,传说归传说。但百姓口口相传的事,会穿越历史时空,响彻在我们的耳边。
更新于 13小时前
送花
投诉
阅读 2063
30
精彩评论(1)
说点什么...
暂无评论
热门推荐
评论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