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15 浏览量:
视频加载中...
编者按
2016 年,江苏正式启动 " 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 ",拟用十年时间,编纂出版 3000 册图书,展现江苏的文化根脉。在文脉工程启动五周年之际,我们专访《江苏文库》六编主编,和公众一起了解编纂出版后面的故事。
本期专访《江苏文库 · 史料编》主编、《江苏艺文志》增订本主编、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员江庆柏。
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 洲地患水,无年无之,乡民困于车戽,往往所得不偿所失 ……" 寥寥几句,写尽了长江里一座小小沙洲的农事之艰、民生之难。
江水汤汤,山色苍苍。
数百年前,记载着这段文字的《续顺江洲志草稿》,在沙洲居民的笔下一页一页诞生。
数百年后,《江苏文库 · 史料编》的课题团队,在镇江图书馆研究人员的帮助下,在馆里发现了这部海内孤本,将其收录,这座沙洲和曾经发生在这里的故事,见诸于世。
" 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 " 启动以来,这样的挖掘和现世,已经发生无数次。
" 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 " 是江苏实施的一项重大文化工程,2016 年年初正式启动,要在十年时间内编撰出版《江苏文库》,从书目、文献、精华、方志、史料、研究等六大脉络全面呈现、追溯江苏悠远文脉,梳理江苏宏大历史文化。
和古籍、文献史料打交道 30 余年的江庆柏,是《江苏文库 · 史料编》的主编之一。
《江苏文库 · 史料编》(以下简称《史料编》)收录的都是和江苏有关的文献,包括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社会等 15 大类。要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中,既细心又耐心地将需要的文献捋出来,不容易;要忍住不舍,一遍又一遍地淘选、舍弃收录部分文献,同样不容易。
按照计划,《史料编》一共要收录图书 2700 余种,影印 500 册。
目前,《史料编》已出版 94 册,2021 年准备再出版 60 册。其中,历史类的图书此前已经全部出齐,今年地理类图书将全部出齐,政治法律类的图书也有望出版一部分。
除了编纂《史料编》,江庆柏教授带领的课题组还参与了《江苏文库 · 书目编》的部分工作。
2019 年,他们编纂的《江苏艺文志》(增订本)28 册由凤凰出版社出版。
2021 年,他们将出版《江苏地方文献志》8 册。这是在原《江苏地方文献书目》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江苏地方文献志》将收录内容与江苏有关的地方文献 6000 余种。
对话江庆柏
01
现代快报:我们注意到,您在《史料编》中收录了《续顺江洲志草稿》,请问当初为什么收录它?这座沙洲现在还存在吗?
江庆柏:收入《史料编》地理类的稿本《续顺江洲志草稿》是海内孤本,是得到了镇江图书馆的支持,从镇江图书馆收集到的。这部书仅存下卷,有赋役志、芦政、名迹(附诗词),以及传记、寿序、谱序等杂文二十余题。
顺江洲,即今天的镇江丹徒高桥镇。据当地的家谱记载,最早这里叫藤料沙,旋坍旋长,后改名顺江洲,为长江下游一冲击沙洲,距今 800 多年历史,后因镇内一座拱形石桥取名高桥。 地图上现在还可以查到顺江地名,就在高桥所在的长江北岸。
现代快报:今年将出版的《史料编》有哪些内容,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
江庆柏:《史料编》收录有关江苏的地方史料类文献。具体说是指专门记述江苏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社会、家族、经济、军事、教育、科举、人物、金石、语言、艺术、宗教、文学、藏书及出版等内容的著作。有些虽非专记江苏,但内容以记江苏为主、或所记与江苏有密切关系的著作,如《吴越春秋》等,也酌情予以收录。《史料编》即按照上述图书内容分类编排。
历史类的图书此前已经全部出齐,今年地理类图书将全部出齐。《史料编》的地理类图书,我们又细分为地理概况、杂志、乡镇坊巷、山水、名胜古迹、园林楼阁、祠庙寺观、墓葬、游览指南、掌故杂记等 10 个类别。
02
现代快报:为什么会选择历史类作为《史料编》最早出齐的一类呢?
江庆柏: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在我国古代的史学思想中,历史文献不仅是为了让我们 " 知 ",让我们去了解过去的历史,还为了 " 鉴 ",从历史中明了兴衰成败得失的缘由。
《史料编》收录的历史类文献是记载江苏发展进程的著作。先秦时期江苏境内的古方国,前后有大彭国、邳国、吴国、越国、徐国、钟吾国、邗国等。现存的记述这一时期历史的独立成书的著作以《吴越春秋》为最早。江苏还产生了汪中《广陵通典》、陈作霖《金陵通纪》、许克勤《吴郡通典》、吴昌绶《吴郡通典备稿》等通典类著作。我们把通典类著作作为历史类的结尾,希望能清楚地看到前人对江苏历史经验的小结。
现代快报:我们了解到,地理类是《史料编》中收录文献最多的一类。请问是这样吗?
江庆柏:人类的生存、发展离不开一定的地理环境。地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史料编》中,地理类图书有 700 多种,是各类别中收录最多的。
地理文献中,有不少园林文献,如《金陵园墅志》《清閟阁志》《寄畅园志》《拙政园志》《沧浪亭志》《扬州休园志》等。还有一些私家园林,成为课子读书、名士会聚之所。如《如皋汪氏文园绿净园图咏》,即记如皋汪氏私家园林。园中景致有课子读书堂、念竹廊、一枝龛、浴月楼、读梅书屋、碧梧深处等。园林主人请人各景绘图,并乞名流题咏,一景一图一题。画笔甚为精美,使人恍若有置身园中之感。" 图咏 " 写尽园中美景,亦显示主人意趣。
江苏各地的大量园林,成为江苏独特的地域景观。园林是建筑,园林是风景,园林也是江苏的品味,显现出精致江苏的独特魅力。
03
现代快报:《史料编》让许多稀见史料首次现世,您能再分享一些有趣又有价值的案例吗?
江庆柏:我们《史料编》的编纂是开放性的。我们在编纂《史料编》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要使史料更充实、更完整,就必须积极和社会各界进行广泛的联系。社会各界也给予了我们课题组很大的支持。
课题组从私人收藏家手里收集到了抄本《南溪草堂诗略》,这是宝应县曹甸镇崔堡王氏家族的诗歌总集,是海内孤本,最早是从博客上获得的线索。
我们还和无锡《滨湖文库》的编者取得了联系。他们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稀见文献,如无锡杨园土地登记录、重建扬名大桥征信录、无锡荣氏族益会会务汇报第一辑等。《滨湖文库》编者非常注意挖掘、收录散落在民间的乡土资料,将一些散见的文献按照类别汇集成编,如《滨湖人物讣告汇存》《滨湖民国民间笔据汇存》等。
其中一份 1936 年 2 月所立《膳养笔据》写道,钱步升夫妇年事已高," 缘因男女平等,著诸国典,血亲继承,法有专章 ",遂将自己名下全部财产拨付于自己唯一女儿及其夫婿继承。以后夫妇所有一切赡养、殡葬均由女儿女婿负担。这份笔据对财产继承的内容以及赡养人的赡养方式、义务等都有明确说明,显示了财产继承和赡养老人的新的观念。
把这些文献收入《江苏文库》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这些文献丰富了《史料编》的内容,更好地反映了江苏的社会历史发展状况。这些普通民众的生活痕迹,是了解、研究社会生活的重要依据。
现代快报:截至目前,挖掘、筛选、收录的工作已经持续五年了,非常的不容易。请问接下来的五年,会更加困难吗?
江庆柏:没有什么难不难的,从第一部书开始就不容易,但每一本都是有意义的。
比如,2019 年 11 月,课题组到东台市党史办(方志办)寻访东台地方文献,查到稀见文献 23 种。东台虽然地处苏中一隅,但从历代流传下来的志书看,既有官修方志,又有私修方志;既有县志,又有镇志、村志、山志、寺庙志、乡土志,几乎涉及中国传统志书的所有门类,这在江苏,乃至全国都是非常罕见的文化现象。其中有不少稿抄本,属于孤本;即使是刊本,馆藏也极为稀见。这些图书通常不见于馆藏书目。这些图书大都是当年为编纂地方志而收集来的,对东台地方史研究有很重要的价值。
一方面,《江苏文库》从这里发掘到了珍稀的史料;另一方面,东台当地也因此受到启发,将东台旧方志整理出版。2020 年 9 月,《东台旧志九种》影印本全套 8 册由江苏凤凰出版社正式出版,深受广大文史爱好者青睐。
04
现代快报:请您为读者们介绍一下课题团队,以及你们心中这份研究工作的意义何在?
江庆柏:《史料编》由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茅家琦教授和我担任主编。在茅老指导下,我负责做一些具体工作。我们课题组由来自省内高校、图书馆、文化单位的 20 余位作者组成,同时根据图书内容约请对该书有专门研究的学者撰写提要。到目前为止,参加我们这项工作的作者已经有百余位。
历史是族群认同的基础,地方文献是地方文化禀赋的显现,也是族群认同的载体。" 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我们编纂《史料编》,重新修订《江苏艺文志》《江苏地方文献志》,就是通过整理我们的地方文献,来了解我们地域的历史,尊重我们家乡的文化。
文 |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郑文静 胡玉梅 王子扬
图 |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顾炜 顾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