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15 浏览量:
艾 琳 京津冀智慧农业
故城县的李咏梅已经年过五旬,本是享受生活的年纪,但她却放着丰裕的物质生活不过,舍弃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毅然决然地成了一名“新农人”。她坚定初心,致力于有机农业,呵护着每一颗自然生长的果实。她一路披荆斩棘,一路特立独行,只为拼出一条返璞归真的健康农业之路。
由化工人到“新农人”的转变
2013年之前,李咏梅是一名在化工行业叱咤风云的女企业家,谈判桌上,她自信十足、光彩照人;2013年后,她转身成了“新农人”,日日与黄土为伴,花草为友。这时的她,朴素得让人丝毫联想不起当年的风采。是什么原因,让她放弃优裕生活,是什么魔力,让她深深爱上土地?
“你尝尝这葡萄好吃吗,能吃出什么味道?”记者见到李咏梅时,她正在地里忙碌。品尝了她递来的其貌不扬的小粒葡萄,记者不禁直呼:“太好吃了,又甜又香。”“对,这才是纯正的葡萄味!”李咏梅自信满满地说。
近几年,她常常听身边的朋友感叹,各种水果再也吃不出儿时的味道,新闻里也时常有关于食品安全的报道。现在国家大力提倡环保,李咏梅深刻意识到自己从事的化工行业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危害,所以,她下定决心舍弃老本行,准备在健康农业领域开辟新天地。
凭着满腔热情和一颗坚定的初心,李咏梅在故城县饶阳店镇流转了土地,取名“梅姐的庄园”,满心憧憬着绿树鲜花围绕,累累果实挂满枝头的庄园美景。
一路披荆斩棘只为不变的初心
然而,万事开头难,若要实现这样的愿景,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况且她还是个门外汉。为了弄懂里面的门道,李咏梅开始多方咨询,得知有机农业是农产品的最高标准,“当时就感觉找到了奋斗的方向,迫不及待地找专家,找机构,开始想方设法改良土壤。”李咏梅坚定地认为,地里不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照样能种出好果子。为此,她试过有机肥、鸡粪、猪粪,但都效果甚微。在朋友的推荐下,她开始使用内蒙古的羊粪,果真,一年后,地里的各项检测指标都明显改善,长出的果子也甘甜好吃。
正当李咏梅为取得的突破性进步沾沾自喜时,来自市场的反馈又给了她当头一棒。“虽然果子味道好,但卖相差,收货商都不愿收,而且说我的果子只能在村里集市上卖卖。”眼看着收获的果实烂在地里,李咏梅备受打击。她万万没想到,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如此巨大。
尽管前行的路步履维艰,但李咏梅坚信,终有一天她的理念会被认可,她的果品也会安全健康地摆在老百姓的餐桌上。
“我始终说我所做,做我所说,家人和庄园里的技术人员都说我固执。而我看的不是眼前利益,目前,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养出了好土地,种出了好果子。”没有这样一份情怀和使命感,李咏梅很难坚持到胜利的那一刻。为了实现自己的愿望,她不惜卖掉3套房产,投入近千万元。管理庄园,她严格秉承着“生态、环保、健康、有机”的种植理念,甚至不容许工人对闲置土地里的杂草喷洒一滴除草剂。“我要守住这片净土,让整个庄园处处散发生机与活力。”她视果园里的每一个果子为生命体,用物理、生物手段为其防虫治病,用环保酵素为其喷洒枝叶,让舒缓音乐日日伴随它们成长。
种植不比其他任何一项工作,讲究的是时间的沉淀与润养。历经两年的转换期,李咏梅庄园里的土壤通过了近200项检测,达到了有机农业最高标准。她成立的盛嘉种植专业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也荣获“省级家庭农场”称号。来庄园参观学习的人越来越多,李咏梅每每谈起有机农业的事儿都头头是道,俨然一位农业专家。
帮扶父老乡亲 立志救助101个贫寒学子
在向着理想前进的路上,李咏梅还不忘带动父老乡亲们一起努力。在她庄园里打工的贫困户就有32户,她不但教会他们有机农业的种植技术,还把健康安全农业的理念深深根植在大家心里。
做农业有情怀,做公益更要有大爱。李咏梅立志要救助101个贫寒学子,让他们上得起学,成得了才,长大后感恩社会,传递爱心。在她的帮助下,不少孩子顺利完成了学业,有的甚至已经在读研究生了。每到节假日,这些孩子都会从全国各地打来电话,向多年来关心帮助他们的李阿姨道一声平安,送一声祝福。
52岁的李咏梅本可以游山玩水,享受有品质的美好生活,但她就是不甘心,一心要做返璞归真的健康农业,种让老百姓放心的果品。这是大爱的体现,更是社会责任的彰显。她希望能带动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在健康农业的道路上坚定前行,让全国的百姓都吃上放心安全的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