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15 浏览量:
——茌平区:“庭院经济”撑起村民致富“半边天”
文、图/马林文
9月12日上午,秋高气爽,美丽的鲁西枣乡——茌平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今天聊城市茌平区“小康之约媒体行”活动走进茌平区温陈街道办事处沈西村进行采访。在“枣树大王”村民孙玉华家里,人们的交流讨论声、欢笑声以及摄影机闪光灯的咔嚓声交织在一起飘荡在农家小院的上空。“这枣真大呀,我这老头子活了多半辈子还是头一次看见!”活动组成员、今年77岁的郝尚志老师一边品尝着又大又圆的果实,一边激动地告诉大家。“每个枣大得都像核桃一样,我手里只能拿住4个,再多一个就会掉下去!随行的茌平”最美摄影师“刘玥老师笑着向大家展示。
孙玉华,今年66岁,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穿着朴素,平易近人,唯有滔滔不绝的枣树种植管理技术和抑扬顿挫的谈吐让在场的所有新闻媒体人和摄影大咖们纷纷佩服不已。经过深入的交流,大家才知晓孙玉华老汉年轻时就对枣树的种植和管理情有独钟,他曾经做过乌枣生意,什么样的枣,有多大的核,有多大的经济价值,他了如指掌。“等到有机会自己种枣树”,一直以来是他的梦想和追求。随着年龄的增加,孙玉华这种爱好愈加浓厚。五年前他把院子东部的一片闲置土地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打理好全部种上了枣树,取名圆玲大枣1号,共计54棵。村里的老头老太太都闲着转圈遛弯的时候,刚过花甲之年的老孙在老伴的陪同下却窝在家里搞起了”庭院经济“。为了经营好这片枣树,孙玉华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几年来他不辞劳苦,自费转遍了聊城及周边县市所有种植枣树的地方,甚至远赴河北等地拜访学习枣树的种植和管理技术。
经过5年的春华秋实,老孙的辛苦付出终于有了丰厚的回报。他种植的枣树产量逐年增加,特别是今年以来加之气候水分温度都非常适宜,枣树的产量大幅度增加,看着挂满枝头的累累硕果,孙玉华慈祥的脸上露出了幸福地微笑。”我种的枣树生长的枣个大核小甜度高,所以很受客户的欢迎。另外我的枣树在成长过程中使用豆饼做底肥,不喷施化肥和农药,属于绿色食品......“老孙一口气道出了他种植枣树大枣畅销的秘密。”你这么多年钟爱枣树,又管理的这么专业、这么好真是不简单!“茌平摄影届大咖刘冰老师伸出大拇指对孙玉华表示由衷地赞赏。“按每棵枣树产枣70斤,每斤卖10元算账,我这54棵树就收入3万多元!”孙玉华一边给我们介绍枣树的长势情况,一边粗略地给我们算了一笔经济收入账。看着核桃般的大枣,闻着满院的枣香,大家对孙玉华的庭院经济收入表示认同。
“我种植的枣树产量虽然有了,但是规模还太小,简单地说只算个‘庭院经济’,下一步在温陈街道党委政府和沈西村委会的支持下,我决定把枣树搬到大田里去种植,继续扩大种植面积,让村里的贫困户都来打工,争取让他们也早日走上小康之路。”孙玉华对未来枣树的种植和管理充满信心。
壹点号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