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15 浏览量:
对于文字狱,相信大家并不陌生,清雍正间翰林学士徐骏因一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被抄家处死。雍正年间最大的文字狱案莫过于吕留良案,吕留良弟子及湖南曾静等人崇奉留良其说、为其广播,后曾静策动川陕总督岳钟琪意图谋反,被告发下狱,吕留良被剖棺戮尸。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们浏阳淳口朱氏家族因一本《朱姓家规》被湖南巡抚诬告而卷入文字狱,惊动了雍正皇帝,这也是湖南地方官大兴文字狱的开始。
清代文字狱
“侏【亻离】左衽,可变华夏”
雍正七年(1729年)十二月九日,湖南巡抚赵弘恩以浏阳县《朱姓家规》的端首称谓条内有“侏【亻离】左衽,可变华夏”二语。赵弘恩就此说“当此圣明之世,饮和食德,在在蒙休,乃敢肆其犬吠,狂悖亵慢”。认为朱氏是曾静一党,严加审讯,没有结果,遂将《朱姓家规》送呈雍正。好在雍正皇帝并没有过多追究,不然这个家族可能就要被诛九族了。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世宗胤禛卷二百十六之一,湖南巡抚赵弘恩的奏折:"雍正七年十二月初九日,湖广总督,臣,迈柱,湖南巡抚,臣,赵弘恩,谨奏。......同日又奏,窃照长沙府前任浏阳县王钦命,详报生员朱汝瑚并已故劣监朱绍贤等恃衿肆慢一案,已经前抚臣批司查讯。臣到任之后,复据署任浏阳县陈梦文呈验《朱姓家规》一本,其端称谓一条内有“侏【亻离】左衽,可变华夏”二语,当此坚不承认,理合先行,据实奏闻家规一本,并呈圣览,谨奏。"
雍正的御批:“如曾静等此种匪类之为害于国家不啻,嘉谷之有螟螣,胜于盗贼数倍,极当严究。党恶尽法惩处,不可藉口草野无知,疏纵养奸,湖南地方稽察匪类,最为要务,留心缉访,不容少懈,目下且毋露意,俟朕宽免曾静之谕通行颁发,令山陬僻壤尽已晓喻之后,然后从而尽力严究之。”
北乡淳口朱氏与乐善好施的朱绍贤
被湖南巡抚赵弘恩污蔑为劣监的朱绍贤,在《浏阳县志》人物卷有传,是一位乐善好施的浏阳北乡人。他所在的家族浏阳北乡淳口朱氏是新安朱熹的后裔。
浏阳淳口朱氏(一本堂)
始祖熹公之次子埜,埜孙某为乌程令,徙杭州。其子槐再徙湖州。槐生炀,宋末元初迁长沙南城,继迁浏北,炀公(字千一,号融峰)为淳口始迁祖。炀公之子秀,生五子,第四子华四之裔世居淳口段,衍为五大支,散处四乡及长沙、善化、平江、萍乡等地。咸丰元年(1851)修,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七修族谱。
字派:(4世起)
朝惟广孟尚,绍汝载兴文。时逢宜立志,运际树奇勋。
正学源延远,材良枝益芳。太平昭盛世,庆会步青云。
朱绍贤家世系:
朱方升——朱菶村(四川龙安府经历)——朱尚美(字玉卿)——朱绍胜、朱绍贤(字克承,县丞)——朱汝璇(四川涪州知州)、朱汝玑(山西和顺县知县、四川成都府同知)——
带有朱玉卿名字的墙砖
朱尚美,字玉卿,生于明朝崇祯六年(1633年),卒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今浏阳市淳口镇羊古滩社区应战片有朱玉卿公故居(下老屋)。
同治《浏阳县志》选举封赠朱尚美朱绍贤
朱尚美,以孙汝璇,赠徵仕郎,妻吉氏、戴氏俱赠孺人。
朱绍贤,以子汝璇、汝玑赠徵仕郎、文林郎,晋赠奉直大夫,妻汪氏累赠至宜人。
同治《浏阳县志》人物 乐善好施 朱绍贤
朱绍贤,北乡人,敦本谊族,有全家疫死遗孤雏无敢问者,绍贤携归,视如己出,割腴田三十亩安其家,捐基建祠,复捐百亩,凡族人应试及不能丧葬者,俱助资有差。
同治《浏阳县志》选举 朱汝璇、朱汝玑
朱汝璇,任云南腾越州州判,陞至四川涪州知州。
朱汝玑,历任陕西和顺、天镇知县,四川成都府同知。
客死武昌的浏阳文人朱文炑mu
曾国藩曾为《朱慎甫先生遗集》撰《朱慎甫遗书序》,朱慎甫即浏阳人朱文炑,号慎甫。
同治《浏阳县志》人物 儒林 朱文炑
朱文炢,字慎甫,北乡人,乾隆初其曾祖侨寓长沙,遂家焉。弱冠时父朗斋久客武昌,无以养,母乃卖卜于市,自号伊蔚。子生之夕,母梦月堕怀中,寤而诞。七龄后从塾师授经,甚颖异。年十六于儒书无所不读,尤笃志性命之学,以宋五子为依归。尝曰:读书所以明道也,未有不通四子五经而能明道者,亦未有不明濂、洛、关、闽之道而能通四子五经者。其学以诚为本,以敬为宗,以精义集义为程途,以明体达用为究竟。后益殚心《易象》、《春秋》,谓《易象》内圣之学也,《春秋》外王之书也,学不明《易象》无以窥道之全体,不通《春秋》无以极道之大用,由是博考精思,能于诸儒传注中上探圣人作经本旨。又凡天文历算、律吕方舆及诸子百家,靡不究其底蕴而区其得失同异。性至孝,有从父寝疾,隔数里亲送药饵往还月余,足为溃烂。
道光初奉母往武昌省父,留寓数年,寡合不忘交所游者,江陵训导胡大章、比部王子寿(监利进士王柏心)及知名士数人而已。继奉两亲南归,遗以金,却不受,居数月父没哀毁,蔬食三年。贺长龄中丞聘掌书记,以母老辞不赴。家益窘,复奉母之北依胡大章,甫一载,病不起,没。时拱视大章许终养母乃瞑。遂具棺殓殡葬武昌之南郊石碑岭下。越二年母没,大章又就文炢墓地为茔以葬焉。
文炢外和而内刚,居恒言信行谨,终日正襟危坐,虽盛暑不袒褐,偊不及检,则反己自责,友有过亦深恐无以对。文炢者,其敬惮如此,所著有《大易粹言》、《春秋本义》、《中庸笺注》、《五子见心录》、《圣学罪译》共若干卷。大章请遗稿于其母,仅存《易图正旨》一卷,《五子见心录》二卷,《从学札记》一卷,长沙丁取忠为刊行。
因军功赏给三代二品封典的提督朱桂秋
朱载岐——朱兴鑑——朱文耀——朱桂秋——
同治《浏阳县志》选举 军功武职朱桂秋
朱桂秋,花翎提督衔,记名总兵,佐勇巴图鲁,赏给三代二品封典。
同治《浏阳县志》选举 封赠朱桂秋三代
朱载岐,以曾孙桂秋赏赠振威将军,妻邓氏赠一品夫人。
朱兴鑑,以孙桂秋赏赠振威将军,妻邓氏赠一品夫人。
朱文耀,以子桂秋赏封振威将军,妻聂氏赠一品夫人。
淳口朱氏始祖朱熹与浏阳
“朱文公(朱熹)得统于程,由杨中立(杨时)传罗豫章(罗从彦),豫章传李愿中(李侗),愿中以授文公。”杨时、罗从彦(字仲素,号豫章先生)、李侗都是南剑州人,史称“南剑三先生”。杨时曾于绍圣元年至四年(1094-1097年)任浏阳县令,有惠政。罗从彦是杨时的学生,政和二年(1112年),师从杨时于龟山,学成后筑室山中。李侗与朱熹父亲朱松都曾师从罗从彦,宋徽宗政和六年(1116年)李侗闻郡人罗从彦从学杨时,得二程“不传之学”,慕名登门拜罗从彦为师。朱熹是李侗的学生。而朱熹曾为浏阳营盘罗氏、浏东李氏的族谱撰谱序,曾为浏阳第一座藏书楼作《寄题浏阳李氏遗经阁》诗二首。朱熹的妹妹朱心嫁浏阳县丞刘子翔(字彦集,建安人,孝宗朝任浏阳县丞),朱熹曾作《送彦集之官浏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