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15 浏览量:
近日,微信上转发着一篇强烈批评缓速器行业现状的图片稿件。
文中指出:当前,国内电涡流缓速器产品虚标厂家超过80%、市场上销售的性能虚标的电涡流缓速器超过50%、个别产品实际扭矩仅为标称值的60%。
采访中,记者更是听到了一种令人震惊的声音。“缓速器扭矩性能虚标持续多年,整车厂、缓速器制造企业都清楚这个情况,可以说是你知、我知、惟独用户不知。”国内某缓速器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说。是危言耸听,还是事实如此?
■产品使用问题重重
近一段时间,记者利用出差采访的机会,对银川、拉萨、泉州、杭州、宁波、上海等多个城市的客车销售代理商、用户进行了探访。
泉州市金龙旅游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湘东向记者反映,去年引进了一批客车,相匹配的电涡流缓速器性能衰减严重,后来厂家对缓速器全部整体更换后,问题才得以解决,给整车厂、用户都造成了一定损失。不同品牌、同等扭矩级别的缓速器在实际使用效果上差距很大。
在拉萨,一位宇通客车的销售经理介绍,高原山区客车缓速器使用率较高,过去遇到过对车辆缓速器多次维修、甚至整体更换,仍然不能解决产品发热过高、性能不良的问题,最终不得已对缓速器品牌进行更换。
从采访得到的信息来看,客车电涡流缓速器性能不能满足用户正常需求的现象确实存在,并且已经持续多年。普通用户对缓速器的品牌、性能指标没有详细的认识,部分偏远地区用户不懂得正确操作缓速器的方法。
■为省成本偷工减料
经过一番询问,记者采访到了前文所提的这些行业数据的“信息披露者”王先生。他是某缓速器制造企业的一名技术人员,而这些数据则是来自对市场在售电涡流缓速器的真实检测。
王先生介绍,在其所在企业引进相关台架试验设备之后,开始对市场进口、国产电涡流缓速器进行检测,产品挑选的是不同扭矩级别的主流产品和高端产品。经过检测,80%的产品不能达到或接近产品铭牌所标识的扭矩数据,个别产品实际扭矩仅为铭牌标识的60%。例如,某品牌1700牛·米电涡流缓速器,实际测试性能仅能达到1100牛·米,1300牛·米产品实测只能达到780牛·米,而这些测试还并非是热衰减之后的结果。
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检测?
王先生对记者说:“我们尽可能在保证产品品质的基础上降低生产成本,满足客户的降价需求,但仍有不少企业比我们报价更低,这不由得让我产生了疑问,如何实现这么低的报价?于是决定一探究竟。”
在对虚标产品进行拆解后,王先生发现,偷工减料是降低成本的主因。比如,缓速器转盘采用普通合金材料,热衰退性能差;导磁材料采用普通低碳钢,而非电工纯铁;减少线圈缠绕匝数;继电器控制盒减少挡位控制模块等。
■产品标准要求过于宽泛
那么,性能虚标的产品是如何被整车厂采购的?
尽管国内电涡流缓速器市场发展已经有十余年,但是产品标准、行业监管体制依然不够完善,可以说部分零部件企业钻了政策的“漏洞”。
GB 7258-2012《机动车安全运行条件》中指出,车长大于9米的客车(专用校车车长大于8米)应装备缓速器或其他辅助制动装置,性能应满足GB12676规定的Ⅱ型或ⅡA型试验。这两个强制性标准未对缓速器本身的台架试验性能或装车性能做出详细要求。
目前,客车市场辅助制动装置基本以电涡流缓速器为主,去年市场销量约为8万台左右。电涡流缓速器产品性能标准主要参考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发布的QTC 789-2007《汽车电涡流缓速器总成性能要求及台架试验方法》或者中国交通运输部发布的JT/T 721-2008《客车电涡流缓速器装车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并没有行业内的强制标准。“客车厂以缓速器扭矩性能为竞标依据进行采购,但以JT/T 721的装车标准对产品性能进行测试,少部分企业会参考QTC 789台架试验性能标准。很少有客车企业在采购缓速器时对各供应商产品进行对比测试。”王先生介绍。
JT/T 721中,要求试验车辆在平坦路面50km/h匀速行驶,缓速器单独制动到30km/h 时,减速度应符合0.62m/s2到1 m/s2之间,或减速时间为5.6s至9s之间。热衰减性能不低于最大制动扭矩的40%,不低于规定减速度的40%或不高于规定制动时间的2.5倍。相比而言QTC 789的要求会更加详细,包括产品结构、控制器、电磁兼容性、耐腐蚀性等方面。王先生认为,无论是JT/T 721还是QTC 789,其中对缓速器台架性能要求和装车性能要求都过于宽泛,造成了低质量、高质量产品同台竞争的局面,对于那些对产品品质要求更高的缓速器制造企业并不公平。而从全行业来看,具备对缓速器进行台架试验检测能力的整车厂或是相关监管部门寥寥无几,部分客车厂仅仅以装车性能的最低标准为门槛,对产品实际扭矩并未进行检测,从而造成了扭矩性能虚标现象的出现。
■行业标准正在修订当中
据悉,QTC 789与JT/T 721都有再修订的计划。JT/T 721修订已在进行当中。
参与JT/T 721起草和修订的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专家梅宗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电涡流缓速器行业标准再修订的目的就是改变行业无序竞争的局面,制止已经持续多年的产品性能虚标现象的再出现。而新修订的性能要求数据在半年内已经研讨、更改多次,最终稿件公布之前,暂时不便透露具体信息。
在对主流缓速器企业采访的过程中,有些企业的技术人员明确向记者表示,所在企业过去的确存在产品扭矩性能虚标的情况,但已经做出调整和修改,无论是客车厂还是缓速器企业都已经制定了一套企业内部的缓速器性能采购或制造标准,以满足不同区域市场的要求。
从过去的30余家缓速器企业发展到现在不到10家主流企业,我国电涡流缓速器市场竞争已经过了一轮筛选与淘汰,但仍有不良供应商在车辆价格下降和原材料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下,选择弄虚作假、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方式蒙骗客户和消费者,而部分客车厂家明知产品性能不佳却仍然采购,将售后责任完全推还给供应商,这样做其实也在损害自身的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