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15 浏览量:
彭城祠堂位于德安县丰林镇紫荆行政村3组。在村庄的后面有一座小山,山上绿树成荫,因山形似五指,当地人也称此山为五指山。村庄的前面有一条河流叫樟树潭,樟树潭位于博阳河上游,博阳河是德安县的母亲河。在樟树潭的不远处有一座小寺庙,名叫株檀香,因长有古老的株树、檀树而得名。唐朝年间,刘姓有一支脉从山西省分迁至江西省德安县磨溪乡陂溪街刘家。北宋年间,陂溪街刘家再分支至石婆刘村。
德安县丰林镇人民政府大门。
明永乐年间,石婆刘氏族人在村庄的正中央修建祠堂,取名彭城堂。祠堂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此后该祠堂一直没有损毁或修缮的文字记载。直到20世纪70年代,刘氏族人为祠堂更换过屋顶的横木。2008年9月,因木制祠堂大门头严重腐烂,族人才集资将祠堂木制大门头拆除,改用砖块、水泥修建,并用紫红色琉璃瓦、瓷砖进行装饰,其余地方包括外墙、内部结构均维持原状、原貌。
江西德安县丰林镇宽阔的乡道。
据石婆刘村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编修的《刘氏家谱》的刘彦龙和刘俊仕两位老人介绍,之所以将祠堂建在村庄的正中央,主要是所建祠堂的位置不仅依山傍水,环境优美,还便于族人每年在传统节日如除夕夜进行祭祀和举办红白喜事等活动,而且有利于祠堂的保护和修缮。
江西德安县丰林镇宽阔的乡道。
石婆刘氏宗祠大门口有1条2米宽的水泥路,与村庄通往村外的水泥公路连接,祠堂大门口两边前方2米处各立着1只高约1.5米的石狮子。祠堂门头有2层,外形似亭子,用红色琉璃瓦装饰,上下层均由2根用水泥浇筑的柱子支撑,每个柱子有1条栩栩如生的“龙”缠绕着。祠堂大门头上方正中央刻着3个字:星、月、日。 2008年,族人在修建祠堂大门头时,发现镶嵌在木制祠堂大门头,发现镶嵌在木制祠堂大门头的。“星”、“月”“日”3个字仍然清晰可辨,遂将它镌刻在水泥制作的门头上方。
德安县丰林镇村民在收割稻谷。
祠堂内分3大部分,上部供奉着石婆刘氏祖先神像,中部是用于采光的天井,下部是刘氏子孙后代朝拜祖宗站立的地方。祠堂上下两部木架由桁条、横梁和立柱有序组合,均采用木料搭建而成,所有木料虽经多个朝代,历尽无数侵蚀,保护完好,仍然光洁如新。整个祠堂有立柱6根,直径0.8米;木架和横梁数十根,直径0.4米;桁条数十根,直径0.5米。特别称奇的是有1根最粗的横梁,长约8米,直径竟达1.8米。整个祠堂屋面用汉瓦加盖,建筑面积约200平方米。
德安县丰林镇村民在田间劳作。
石婆刘村庄面积约20公顷,2010年,人口300余人,其中刘姓占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