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15 浏览量:
淮阳古城即“陈楚故城”,位于龙湖之中,是河南历史文化名城,该城是中国始建于西周至今规模形制未变的唯一古城。该城有东西南北四门,东门曰:明化;南门曰:孝义;西门曰:平信;北门曰:永安。很多年来,出于对淮阳历史文化的研究,一直想搞清楚这四门名字源于何时,但一直未果。
最初查阅的是民国22年(1933年)《淮阳县志》,上面仅简单记载说:“四门,东曰明化,西曰平信;南曰孝义,北曰永安。”没有注明四门的名字源于何时。
不久,不得不往前追溯,又查阅当时在淮阳能看到的最早的志书:清朝乾隆十二年(1747年)刻本《陈州府志》。上面记载说:“旧有四门:东明化、西平信、南孝义、北永安。”也没有注明四门的名字源于何时。“旧有”旧到何时?依然不得而知。也证明民国22年《淮阳县志》是“抄袭”的《陈州府志》。
2007年初我调任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后,于当年8月、10月、11月大海捞针,先后在北京、南京查找到了失传几百年、皆为孤本的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刻本《陈州志》、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刻本《续修陈州志》、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刻本《淮宁县志》,并先后都原版影印。于是,便逐一翻开志书,从中求证四门名字的来历。清顺治《陈州志》关于城门的文字记载说:“旧有四门:东明化、西平信、南孝义、北永安,各增筑瓮城,暨门表里,各施井干,四隅各为角楼,隅间传垣为敌台……”也没有言明这四门名字始于何时。因为清顺治《陈州志》是清朝最早的志书,也是目前淮阳能看到的最早的志书,其后的志书都是沿用该志书的说法,但从“旧有”二字可以证明清朝之前就有了这四个城门的名字。但“旧”到什么时间,多年来依然是个谜。
就在我为此难以释怀的时候,近日,意外发现明朝成化年间的《陈州志》,忍不住首先查阅关于古城四门名字的记载,只见上面写到:“陈州城:春秋時始筑,历代修濬未详。国朝洪武四年(1371年)置陈州卫守,指挥陈亨修,周围七里三十步,高三丈,壕深一丈五尺,阔三丈。四门东曰:明化;南曰:孝义;西曰:平信;北曰:永安。外建月城,上各建楼角楼四座,敌台五十座。景泰间指挥陈纪重修增立窝铺五十间……”至此,四门名字源于何时才真相大白,距今已652年。
明化,源自《素问·至真要大论》:“少阳司天为火化,在泉为苦化,司气为丹化,间气为明化。”指少阳间气。古代谶纬学说以为帝王臣民各受五行之气而生,正气为帝,间气为臣。明,象征光明,意为明亮、公开、深明大义。化 ,指变化、造化。此时又适逢明朝建立,是“受五行之气而生”,陈州是明朝的重镇,是一块风水宝地,故取名“明化门”。
平信,即取自汉高祖刘邦在城西门外捉拿韩信、平定韩信反叛,汉朝稳定,同时又有明朝建立、天下太平之意,故取名“平信门”。
孝义,取“行孝重义”之意。陈州,伏羲定都时称宛丘,神农定都时称陈,西周时为陈国,道家文化创始人老子是陈国苦县人,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拜老子为师,三次到陈国,在此讲学四年,奠定儒家文化体系。伏羲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文化,儒道文化是中华文化两大骨架,是“道德名城”,故取名“孝义门”。
永安,意为长久稳固,永远安定。故取名“永安门”
淮阳古城历史悠久,明朝之前,四城门各叫什么名字,有待进一步考证。
李乃庆, 河南省淮阳县人,大学文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文博副研究员,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理事。曾从事教育工作近10年,后任淮阳县委宣传部外宣科长、淮阳县博物馆馆长、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先后在《小说月报》《北京文学》《莽原》《天津文学》等发表长、中、短篇小说和出版小说600余万字.出版有长篇时政小说《无路之路》、《史官》、《博物馆馆长》,长篇历史小说《秦楚情仇》(上下卷)《符氏三皇后》,《汲黯传》《黄霸传》《张咏传》,长篇科幻小说《人类灭亡》,短篇小说集《梦见了太阳》,中篇小说集《旅途愉快》,
先后在《中国日报》(英文)《今日中国》(五种文字)《中原文物》《中州今古》《中国文物报》等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出版学术专著有《太昊陵》《淮阳历史文化研考》《淮阳龙湖》等5部。创作的歌曲《万姓同根》《龙凤呈祥》《三皇故都颂》,先后被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的《歌曲》杂志选登。文学作品先后四次获周口市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因主编并创新《淮阳县志》(1988-2008)编纂,2010年被河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授予“河南省地方志系统特殊贡献者” “河南省地方志系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部分长篇小说介绍:
《秦楚情仇》是以重大考古发现为依据创作的历史小说,上卷:秦灭楚;下卷:楚灭秦。不一样的天下一统,不一样的王朝覆灭,不一样的历史小说。再现2000多年前中国从乱到统的生死之战。2018年8月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六个月脱销,2019年4月第二次印刷。
《符氏三皇后》是以考古为依据创作的历史小说,再现五代十国及北宋初年乱世风云。2016年10月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发行,2017年3月天津广播电台连播。符氏一门三后,一个随君南征北战,助君统一天下;一个垂帘听政,偕子治理国家;一个深明大义,助君成就帝业。姐妹三人忠义贤良,聪明智慧,累朝袭宠,堪称人臣之贵极也。一门三后,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
《汲黯传》是“廉吏三部曲”之一,2020年5月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2023年2月第三次印刷。汲黯,西汉名臣,濮阳(今河南濮阳)人,出身仕宦之家,因汉景帝《任子令》出仕,历汉景帝、汉武帝两朝,先后任太子洗马、谒者、中大夫、东海郡太守、主爵都尉、右内史、淮阳郡太守,位列九卿,以“直”著称,是西汉第一清正廉洁之臣。“后来者居上”、“门可罗雀”皆其名言。虽多次忤逆圣命,汉武帝却对他处处相让,并赞他为“社稷之臣”。
《黄霸传》是“廉吏三部曲”之二,2022年12月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黄霸,西汉名臣,淮阳郡阳夏县(今河南太康县)人,出身富庶之家,少有大志,胸怀天下,因响应汉武帝“捐资纳粟可得官爵”的诏令出仕,事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三朝。历任侍郎谒者、河东均输长、河南太守丞、廷尉正、 扬州刺史、颍川郡太守、太子太傅、御史大夫、丞相,勤政爱民,明察秋毫,教化为先,吏民爱敬,以“仁”闻名,被汉宣帝赞为“贤人君子、国之栋梁”。
《张咏传》是“廉吏三部曲”之三,2023年1月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张咏,北宋名臣,濮州鄄城(今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人。出身贫民之家,少有大志,文武兼修,行侠仗义,因科举考试出仕,历宋太宗、宋真宗两朝,官至枢密直学士、工部尚书、礼部尚书。一生清正廉洁,为政宽而见畏,严而见爱。推贤尽诚,廉公方正,断案如神,数次平定乱局,屡立奇功,尤以治蜀著称,以“刚”蜚声。因发明纸币,被誉为“世界纸币之父”。
《博物馆馆长》是中国首部从文博角度写官场的小说,2016年9月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2017年4月天津广播电台连播。文物失窃与官场反腐相交织,既切中时弊又传扬了文物知识,是一部可读性很强的小说。
(左为正版书,右为盗版书)
《无路之路》中国首部上访题材小说,2010年8月初由群众出版社出版发行,当月底既被盗版。2013年成为群众教育路线活动读本。
万留福因借18斤红薯片引发强奸案、他为讨得做人的尊严,上访告状。结果阴差阳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管制、收容、强劳、判刑、送精神病院……冤案迭出,险象丛生——灵与肉的摧残、美与丑的较量、家破人亡的惨状……36年后奇迹突现,却物是人非,令人捶首顿足,欲哭无泪……主人公的上访路叩击每位阅读者的心脏,考量每位为官者的灵魂……为官为民,都不可不读!
《史官》,中国首部从修志角度写官场的小说,2012年1月当代世界出版社出版发行,被多家网站盗成扫描版[PDF]电子书。初读,笑着笑着就哭了。再读,哭着哭着就笑了。作品文字幽默、辛辣,故事令人回味无穷。在沈阳市图书馆借阅量排第二名,仅次于明朝丞相张居正的《火凤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