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15 浏览量:
从临沂市莒南县岭泉镇驻地沿着鸡龙河向东走,不远之后,就能在河边看到一片村庄。这些村庄很有特点,它们的名字当中都带有“渰子”的后缀,分别是吕刘渰子、杨家渰子和于家渰子。
“渰”是一个生僻字,平时很少使用,因此很多外地来的朋友不会读。从字形上看,“渰”中有个“合”,因此有的人读作“合”,闹出了笑话。
根据字典的标注,“渰”的正确读法是“yan”,含义跟“淹”相似。它的字根来源是“弇”。弇的意思是覆盖,遮蔽。汉代有位大将就叫做耿弇。
(渰子的位置示意)
渰是一个在古文典籍当中常用的字,比较“阳春白雪”一些。《说文》称:渰,雨云貌。《诗·小雅·大田》中有文曰:有渰凄凄。那么,这么生僻又有讲究的字,是如何出现在莒南县这几个村庄的名称当中呢?
根据莒南县地名资料记载,这三个渰子村当中,杨家渰子使用这一后缀的时间比较早。据《杨氏族谱》记载:“杨氏繁衍于淮北湖原……大清康熙年间,迁居岳河庄,复移居渊子庄。”相传杨姓建村时,村前鸡龙河内有深渊(大湾),就取名为“杨家渰子”,因为渰在此与渊相近,故有时也写作“渊子庄”。
此后,周边的吕刘渰子和于家渰子也先后用姓氏和地形作为村庄名称。吕刘渰子的村志记载,清初,吕、刘两姓自东海迁至一座凤凰桥旁定居,取名凤凰庄,后改称西湖尼(失考)。清朝中期,以姓氏称为吕家渰子和刘家渰子。1958年时,统称为吕刘渰子村。于家渰子村志记载,于氏原籍登州府黄烟(黄县),明初迁莒,丁口益繁,支派居渰子。
在莒南县设立之前,此处属于莒县的地界。而在《重修莒志•舆地志》中,就提到了“刘家渰子”这个地名,说明“渰子”这个名称,的确由来已久。用如此讲究的字作为村庄名称,可见当初这里的先民还是很有文化的。
笔者曾在于家渰子村请教过当地老人,他们对于“渰”的典故也说不太明白,而传说中的鸡龙河大湾,现在也看不太出来。不过,这毕竟是他们村庄名称中的字,写起来还是很熟练的。一位在下棋的老大叔,专门用石头在地上写了一个“渰”给我们看。此外,他还提供了一条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据他介绍,现在属于板泉镇的渊子崖村,在老辈的时候,也用的是“渰”这个字,后来才简化为了“渊”。渊有深水之意,以此来看,史料中说的鸡龙河大湾,可能确有其处。